《中关村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他用诗性之美灌溉一方音乐沃土

 
来源:中关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14
 
“就让那淡淡逝去的故事淡淡成回忆/二十年后再相聚将是无悔青春/那时老去的我和你会说着什么/传奇的事一件件无愧的我们/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们……”一位听友听过这首歌,回忆道:“听罢这首歌,像犯了毒瘾一样开始在一方先生的朋友圈中搜寻其他的作品,很快我找到了《电子街》。为了好好享受这首歌曲,我泡上一杯朋友从澳洲带回来的白咖啡,坐在窗前轻轻地呷了一口,然后点了一下播放键,略带沧桑之感的男声响起,忽然之间,我仿佛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‘中关村电子一条街’。” 这位听友提到的一方先生,就是中国知名音乐人、词作家李毅芳,那首歌是他的原创歌曲《科技园区的人们》。 他的歌流淌在中关村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历了近30年的创新长征之路,终于成为了影响世界的“中国的硅谷”,走得曲折、艰难,这30年来的动人故事,被李毅芳用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。2016年10月,大型原创音诗画交响音乐会《十月的情怀》在位于中国科技创新策源地中关村核心区的海淀剧院上演。音乐会以弘场“长征精神”为切入点,在促进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中,老主题新解读,老内容新视觉,老方式新呈现。 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,中关村命名30周年,李毅芳创作的大型音乐组曲《畅想中关村》,其中包含《思绪的港湾》《春风吹过中关村》《下海》《致1988》《电子街》《科技园区的人们》《车库咖啡》等10首歌曲,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关村的发展历程,以及中关村里的追梦人。“中关村早已不是北京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,而是一个承载着民族创新创造梦想的文化坐标。我希望在我的笔下,能够呈现一个兼具历史情怀和现代科技感的中关村。”李毅芳说。 在李毅芳的笔下,陈春先、王洪德、柳传志、刘强东……这些中关村追梦人的故事都被巧妙镶嵌在了《畅想中关村》的一首首歌曲之中。其实,李毅芳也是一位特殊的中关村追梦人。 年轻的他把日记写成诗 1984年,16岁的李毅芳离开太行山区的老家来北京当兵。在那之后的30多年里,他几乎没有离开过中关村。“当时这个地方还叫海淀镇,就是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所在的位置。那时的海淀镇就是一个大的经贸市场,而这30多年的变化,让我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。改革开放促使国家科技飞速发展,这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,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更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形象。”李毅芳说,他希望用音乐文学来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,以及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新时代、新气象、新作为。 进入军营,李毅芳在繁忙的军事训练之余,利用抽出来的闲暇写日记。他的日记写作与众不同,用的是自己喜欢的方式——诗歌。写着写着,李毅芳记的日记越来越多,也渐渐地被军营战友认同和领导赏识。在武警部队领导的引荐下,他接受了《中国武警报》的多次专访,渐渐在武警部队里名声大噪。此时,李毅芳所在武警部队的上级主管领导把他调到部队宣传系统,在从事宣传工作的四五年间,李毅芳经常受到的表彰,多次获三等功。李毅芳一发不可收拾,开始写小说、创作散文,随后被调入武警总队创作室。 李毅芳曾担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,创作过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,多年如一日,久久为功,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。 诗性的音乐人生 最初调到武警文工团,李毅芳接触到了音乐,他那颗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心始终无法平静,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实现人生成就的舞台。 1998年特大洪灾,长江、嫩江、松花江等流域沿岸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。数万名人民子弟兵走向抢险救灾第一线,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,夜以继日奋战,终于在一道道堤坝上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拦水坝。谁是最可爱的人?作为一名军人,李毅芳与同事合作歌曲《冲锋舟》,一经完成就在军营传唱,李毅芳一曲成名,获得全军新作品大奖。 2003年“非典”肆虐,一位叫李晓红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主治医师连续奋战6天,最终在救治“非典”病人的过程中离世,感动了无数中国人。李毅芳深受感动,与同事共同创作了《天使的故事》,获2003年度解放军新作品文艺奖。此后,李毅芳的创作道路越走越宽广,2008年北京奥运会征集歌曲,他创作《东方之爱》,获推荐奖。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,他创作《永远的姐姐》,获中宣部组织的“唱响中国·征歌入围奖”。 2017年是李毅芳从军入伍30多个年头,他选择光荣退伍,又回到中关村,这个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。今天的李毅芳,活跃在中关村的音乐舞台之上,他皮肤黝黑而略显粗糙,没有精心打理的头发显得个性飞扬,黑色的外套随意地穿在身上,在他朴素的外表掩盖下,完全看不出他那颗对音乐执著无限的心。但是,只要他一开口谈音乐,这位歌曲达人的风采就再也藏不住了。 “就让那淡淡逝去的故事淡淡成回忆/二十年后再相聚将是无悔青春/那时老去的我和你会说着什么/传奇的事一件件无愧的我们/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们……”一位听友听过这首歌,回忆道:“听罢这首歌,像犯了毒瘾一样开始在一方先生的朋友圈中搜寻其他的作品,很快我找到了《电子街》。为了好好享受这首歌曲,我泡上一杯朋友从澳洲带回来的白咖啡,坐在窗前轻轻地呷了一口,然后点了一下播放键,略带沧桑之感的男声响起,忽然之间,我仿佛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‘中关村电子一条街’。”这位听友提到的一方先生,就是中国知名音乐人、词作家李毅芳,那首歌是他的原创歌曲《科技园区的人们》。他的歌流淌在中关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历了近30年的创新长征之路,终于成为了影响世界的“中国的硅谷”,走得曲折、艰难,这30年来的动人故事,被李毅芳用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。2016年10月,大型原创音诗画交响音乐会《十月的情怀》在位于中国科技创新策源地中关村核心区的海淀剧院上演。音乐会以弘场“长征精神”为切入点,在促进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中,老主题新解读,老内容新视觉,老方式新呈现。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,中关村命名30周年,李毅芳创作的大型音乐组曲《畅想中关村》,其中包含《思绪的港湾》《春风吹过中关村》《下海》《致1988》《电子街》《科技园区的人们》《车库咖啡》等10首歌曲,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关村的发展历程,以及中关村里的追梦人。“中关村早已不是北京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,而是一个承载着民族创新创造梦想的文化坐标。我希望在我的笔下,能够呈现一个兼具历史情怀和现代科技感的中关村。”李毅芳说。在李毅芳的笔下,陈春先、王洪德、柳传志、刘强东……这些中关村追梦人的故事都被巧妙镶嵌在了《畅想中关村》的一首首歌曲之中。其实,李毅芳也是一位特殊的中关村追梦人。年轻的他把日记写成诗1984年,16岁的李毅芳离开太行山区的老家来北京当兵。在那之后的30多年里,他几乎没有离开过中关村。“当时这个地方还叫海淀镇,就是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所在的位置。那时的海淀镇就是一个大的经贸市场,而这30多年的变化,让我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。改革开放促使国家科技飞速发展,这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,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更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形象。”李毅芳说,他希望用音乐文学来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,以及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新时代、新气象、新作为。进入军营,李毅芳在繁忙的军事训练之余,利用抽出来的闲暇写日记。他的日记写作与众不同,用的是自己喜欢的方式——诗歌。写着写着,李毅芳记的日记越来越多,也渐渐地被军营战友认同和领导赏识。在武警部队领导的引荐下,他接受了《中国武警报》的多次专访,渐渐在武警部队里名声大噪。此时,李毅芳所在武警部队的上级主管领导把他调到部队宣传系统,在从事宣传工作的四五年间,李毅芳经常受到的表彰,多次获三等功。李毅芳一发不可收拾,开始写小说、创作散文,随后被调入武警总队创作室。李毅芳曾担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,创作过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,多年如一日,久久为功,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。诗性的音乐人生最初调到武警文工团,李毅芳接触到了音乐,他那颗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心始终无法平静,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实现人生成就的舞台。1998年特大洪灾,长江、嫩江、松花江等流域沿岸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。数万名人民子弟兵走向抢险救灾第一线,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,夜以继日奋战,终于在一道道堤坝上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拦水坝。谁是最可爱的人?作为一名军人,李毅芳与同事合作歌曲《冲锋舟》,一经完成就在军营传唱,李毅芳一曲成名,获得全军新作品大奖。2003年“非典”肆虐,一位叫李晓红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主治医师连续奋战6天,最终在救治“非典”病人的过程中离世,感动了无数中国人。李毅芳深受感动,与同事共同创作了《天使的故事》,获2003年度解放军新作品文艺奖。此后,李毅芳的创作道路越走越宽广,2008年北京奥运会征集歌曲,他创作《东方之爱》,获推荐奖。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,他创作《永远的姐姐》,获中宣部组织的“唱响中国·征歌入围奖”。2017年是李毅芳从军入伍30多个年头,他选择光荣退伍,又回到中关村,这个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。今天的李毅芳,活跃在中关村的音乐舞台之上,他皮肤黝黑而略显粗糙,没有精心打理的头发显得个性飞扬,黑色的外套随意地穿在身上,在他朴素的外表掩盖下,完全看不出他那颗对音乐执著无限的心。但是,只要他一开口谈音乐,这位歌曲达人的风采就再也藏不住了。

文章来源:中关村 网址: http://zgc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28618.shtml


上一篇: 暂无
下一篇: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省应急管理厅赴麻城长岭关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捐赠爱心物资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中关村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